青马思享汇


发布者:雷莉琴 李佳怡 陈友煜 伍晓敏 安思雨 蒲宇 汪红 发布时间:2025-06-20 15:07:43

2025年第2期

总第2期


一、专题学习

本期专题:运用《矛盾论》《实践论》思维,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与时代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文化领域的创造性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025年05月07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来源:深入研讨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5/0507/c40531-40474858.html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经常运用“体系”概念来表达,始终蕴含着体系化的要求。他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并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这些重要论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要推进各学科体系化学理化。

——2024年5月15日,光明日报,来源: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4-05/15/c_1130145123.htm

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建立的开创性、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锻造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创建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缔造了战无不胜的新型人民军队。

——2023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来源:一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庄严历史责任”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35509119-50000055978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博大精深,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集时代性、系统性、原创性于一体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我们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按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要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思想脉络和内在逻辑,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2023年08月17日,光明日报,来源:李毅: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08/17/nw.D110000gmrb_20230817_1-06.htm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才能始终具有应对和化解矛盾所需要的强大勇气,在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时真正做到无惧斗争、直面斗争、敢于斗争;坚持增强斗争本领才能掌握好、运用好化解矛盾的时、效、度,确保多方力量得到优化配置,真正做到能够斗争、善于斗争、有效斗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和增强斗争本领相结合,才能为化解矛盾锻造出先进而强大的力量。

——2023年09月14日,央广网,来源:【理响中国】张廷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矛盾观

https://www.cnr.cn/newscenter/native/gd/sz/20230914/t20230914_526420066.shtml

二、时政观察

关键词:

五四回信 中拉论坛 数字教育 核电运行 城市更新

2025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这一嘱托深刻体现了党对青年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为新时代青年指明了前进方向。

回信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团组织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围绕回信精神开展学习研讨,引导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投身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鼓励青年到基层一线磨砺成长,为青年到基层建功立业提供了强大动力。例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推动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拓宽基层就业空间,鼓励青年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2025年五四回信,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深情嘱托和殷切期望。它激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025年5月3日,人民网,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http://he.people.com.cn/n2/2025/0503/c192235-41216717.html

2025年5月1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了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主旨讲话。此次会议旨在加强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双方关系的深入发展。

此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同拉方携手启动五大工程。团结工程聚焦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维护国际秩序,发出共同声音;发展工程强调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扩大贸易与投资;文明工程旨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举办中拉文明对话大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平工程着眼于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加强多领域安全合作;民心工程则通过提供奖学金、培训名额,实施民生项目,扩大免签范围等举措,增进中拉人民的友好情谊。这五大工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安全、民生等多个领域,是全方位、系统性的合作规划,为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我很佩服习近平主席的远见。”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罗塞芙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习近平主席始终提倡对话、合作以及基于多边主义的国际秩序。中国始终坚持不附加任何条件同拉方共享发展成果,推动拉美和加勒比各国的国家发展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为双方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成功举行意义非凡。它表明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流,国际公平正义深入人心,互利共赢的合作道路行稳致远。中拉携手合作,不仅为双方人民带来福祉,也将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2025年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05/content_7023574.htm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14日下午在武汉出席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丁薛祥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教育。丁薛祥提出四点国际合作建议,推动全球数字教育协同发展:构建高水平国际合作体系;推进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转型;推动成果普惠共享;夯实伦理安全保障。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中国正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将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具智慧、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数字教育体系,更好发挥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发挥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成功举办,是全球数字教育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迈入深化实践的关键阶段。它让我们清晰看到数字技术为教育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潜力,也为未来数字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全球各国应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推动数字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国界与地域限制,惠及全球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心灵,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2025年5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丁薛祥出席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05/content_7023785.htm

截至5月14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 5 号机组已连续安全运行1000天,累计发电370亿度,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全球核准在建、在运机组共14台。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已转化为可持续的运营能力,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华龙一号”是我国在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可满足中等发达国家百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816万吨。这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的能源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福清核电三厂副厂长朱金刚表示,未来,“华龙一号”将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保障能源安全提供更大支撑,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更多力量,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现更大作为。随着“华龙一号”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国内能源供应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同时也将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2025年5月15日,中国新闻网,多个重大工程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硬核实力支撑经济发展底气

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5/05-15/10415687.shtml

2025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为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绘制了全面且细致的“路线图”,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提出以下意见: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转变开发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遵循六大原则,目标到 2030 年取得重要进展。

城市更新行动意义深远,它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等,让居民生活更舒适、便捷;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新业态的重要环节,老旧街区、厂区的更新改造能激发经济新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是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和消费的重要“引擎”,从中央到地方的资金投入以及吸引的社会资本,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城市更新进入新阶段。各地需依据《意见》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让城市在更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真正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2025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

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5/content_7023880.htm

三、青年热议

李大钊先生说过:“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如今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城市旧貌换新颜,文化底蕴焕发新生。在教育领域,数字技术推动变革,助力教育公平;国际舞台上,中拉合作、青年跨境创业等,谱写着合作新篇章;核电站青年工程师守护着人与自然和谐。新时代青年既能投身数字创新、卫星监测,也能传承传统、服务社区。跨越千年文明长河,对话星辰大海征途,我们要以青春为楫,在时代的浪潮中,开辟属于中国青年的新航路。

——李佳怡

在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正在重塑教育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比作“茁壮成长的小树”“初升的朝阳”,强调“科技创新的希望在青年”,这与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深化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转型变革”的论述相呼应。嫦娥六号青年突击队以“90后占比超过70%”的青春力量攻克月背采样技术,正是对科技创新的生动诠释。作为一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我深切感受到数字技术对全球价值链的重塑,跨境电商平台的智能匹配系统、数字贸易规则的动态博弈,都要求我们具备数字素养与战略思维的双重能力。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我将在实践中砥砺初心,在数字浪潮中勇立潮头,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的青春力量。

——陈友煜

2025年5月13日晚,北京多地突降冰雹,路上行人纷纷找地方躲雨,商铺的遮阳棚被砸得砰砰响,就在这种极端天气里天安门广场前的哨兵像钉在地上一样,任凭冰雹砸在帽檐上啪啪作响,身形依然笔直如松。正如《礼记》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从古至今,正是无数默默耕耘的身影,在平凡中铸就伟大,在坚守中书写永恒。新时代的奋斗者,当以“我将无我”的境界,将个人价值熔铸于时代洪流,让责任与奉献成为民族精神的永恒印记。

——雷莉琴

当代青年正在以独特方式诠释社会矛盾运动的深刻内涵,当躺平思潮碰撞奋斗理想、职场压力遭遇个性诉求时,新时代展现出的处理矛盾的特殊智慧,正如B站上小镇做题家与海归精英的对话视频所引发的热议,折射出年轻人拒绝非此即彼的思维局限,善于在矛盾对立中寻找动态平衡。从校园反焦虑社团到职场准点下班运动,青年群体将斗争精神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又通过数字游民等新业态创新工作模式,这种实践生动体现了矛盾转化的智慧。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正在破解成长烦恼的过程中深化认知,明白社会矛盾不是阻碍而是阶梯,斗争不是目的而是方法,在把握矛盾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必将锻造出推动时代进步的青春力量。

——蒲宇

数字时代下,青年人对文化传承的讨论愈发热烈。我们认为,科技不仅改变了生活方式,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提供了新平台。借助数字技术,古老的文化遗产得以生动再现,让更多人感受到其魅力。青年们积极参与线上文化活动,用创意融合传统与现代,让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生。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保持文化本真的重要性,力求在传承中不失其韵,让文化之树常青。

——汪红

作为青马班学员,我站在时代潮头,深感使命在肩。在深入研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我逐步掌握了科学辩证的思维方法,学会以动态视角拆解难题,在躬身实践中打磨真知。从拉共体论坛搭建的国际合作新桥梁,到数字教育大会勾勒的未来图景,这些鲜活的时代注脚,都在诉说着青年大有可为的机遇。我将以更扎实的理论功底,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航向,让青春在时代浪潮中奔涌成势,将个人奋斗的“小齿轮”,紧紧咬合在民族复兴的“大齿轮”上,镌刻独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进刻度。

——伍晓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时,对青年寄予了厚望,总书记的话语为新时代青年指明了方向,令人倍感振奋。作为青马班的一员,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要热爱伟大祖国,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要担当时代责任,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勇挑重担。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努力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在未来的日子里,牢记嘱托,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安思雨


编辑雷莉琴 李佳怡 陈友煜 伍晓敏 安思雨 蒲宇 汪红                      审核:杨蓓蓓 任权东

乐山师范学院第七届青马班                                                                                                                                                                            2025年6月20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共青团乐山师范学院委员会

乐山市市中区滨河路778号. 电话: 0833-2277091邮编:614000